博士,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,清华-中国人寿财险工业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主任、国际需求工程委员会委员,国际需求工程委员会中国分会理事,《需求工程》国际期刊编委,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委员。
2016年毕业于意大利特伦托大学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,获博士学位。入选2018年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项目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需求工程,数据挖掘,网络安全等。作为联合编辑,研制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安全国际标准ISO/IEC 24392。在ICSE、REJ、MODELS等领域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,谷歌学术被引1300余次,h-index 20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,科技部外专引智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、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、CCF-绿盟科技“鲲鹏”科研基金等项目。现为ISO/IEC 国际标准安全专家、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,CCF YOCSEF委员。
内容简介:
1. 智能需求工程与系统需求工程的共同关注点与差异;
2. 大模型为智能需求工程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;
3. 哪些新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需要关注? 如何定义与验证。
4. 哪些需求活动要机器辅助完成,哪些需求活动要人来完成?
5. 实践案例和思考。
演讲提纲:
1. 智能需求工程与信息系统需求工程的共同关注点与差异分析;
2. 大语言模型对需求获取、需求开发、需求分析、需求决策、需求验证活动带来的重要影响;
3. 智能应用需要关注的重要非功能性需求,如可靠性、可解释性、安全性的现状分析;
4.大模型时代的人机智能融合方式设计;
5. 医疗与工业安全领域的若干实践案例和思考。
6. 基于用户交互行为的隐式需求挖掘
听众受益:
1. 对领域现状的理解或能深入;
2. 对创新产品需求实践方法的尝试得到反馈;
3. 对现实实践挑战做理性分析,讨论应对之策。